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

短訊:重寫高德譯本簡介

Source: Chu and Yeung (2009), p.13
我剛剛重寫了「高德譯本」簡介。這個譯本,不是很多人熟悉,其實高德(Josiah T. Goddard)只翻譯了新約全書和舊約的頭三卷書,便去世了。後來新約修訂的工作由羅爾梯(Edward Clemens Lord)在寧波接手,而憐爲仁(William Dean)卻遠在曼谷繼續翻譯舊約餘下的幾十卷書。

當年不是今天,由寧波到曼谷,千山萬水,絕不是像香港的悠閑一族到曼谷是為了享受水療假期。欲知為何,請看重新編寫的:

聖經中文譯本編年紀附錄:
高德譯本簡介

由於這篇文章修正了之前的資料,所以以下兩篇文章都已略作修訂:〈聖經中文譯本編年紀〉、〈聖經譯者介紹(三):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的中文聖經譯者〉。

另外,我發現William Dean的中文名字,大部份的著作用「憐爲仁」,較少用「迪因修」。我不知道這兩個中文名字的出處,或是否他本人或後人起的中文名,還是漢化的音譯。如各位知道,請指教!


繼續閱讀

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

更新:延伸閱讀|Further reading 精選

延伸閱讀|Further reading 的專頁久沒更新,昨天我加添了聯合聖經公會網站上的書目專頁,順道檢查及更新了其他連結。

特別推薦 The Bible Translator 期刊的網頁,讓我們可以足不出戶,免費閱讀期刊的文章,其中有多篇文章特別與中文聖經翻譯有關,值得細讀:





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

譯者訪問——香港近年出版的中文聖經



近年香港本土各出版組織展開多個譯經計劃,已出版的有《和合本修訂版》和《新普及譯本》,尚未完工的有《新漢語譯本》和《環球新譯本》。

最近我分別訪問了香港聖經公會、漢語聖經協會及環球聖經公會的負責人,暢談各譯本的特色,談及不少鮮為人知的「幕後消息」,見下列四篇訪問:

‧ 訪問《新普及譯本》:漢語聖經協會出版部主任郭清容、編輯劉慶萍和市場部主任李寶芬
取自環球聖經公會的 Facebook (面書) 頁(公平處理條款)


‧ 訪問《環球新譯本》:環球聖經公會培訓總監兼出版部主管黎永明


取自香港聖經公會的 Facebook (面書) 頁(公平處理條款)


‧ 訪問《和合本修訂版》:香港聖經公會出版部的高級經理李秀芳

取自漢語聖經協會的 Facebook (面書) 頁(公平處理條款)

‧ 訪問《新漢語譯本》:漢語聖經協會助理總幹事李耀華、出版部編輯馬榮德

以上訪問中提及的中文聖經譯本,包括(筆畫序):《中文標準譯本》、《呂振中譯本》、《和合本》、《和合本修訂版》、《現代中文譯本》、《新普及譯本》、《新漢語譯本》、《新標點和合本》、《當代聖經》、《聖經新譯本》及《環球新譯本》。






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

讀者通訊

今年四月四日,公眾假期,本網誌的瀏覽次數有七百多次,不單破了本網誌有史以來的紀錄,也比本網誌的平均瀏覽次高出差不多十倍!根據有限的統計資料,估計是當天有兩、三位很熱心的讀者花了很長時間,細讀本網誌的每一篇文章。

你們在假期花了那麼多時間閱讀我的文字,實在感激!

請你們在下方留言賜教,分享你們的心得,可給我電郵:bibletranslationhk@gmail.com,或在 Facebook 留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ible.Translation.HK

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

訪問漢語聖經協會《新漢語譯本》團隊

復活節過後,我終於完成了漢語聖經協會《新漢語譯本》團隊的訪問初稿;希望可以在校對後盡快在這裡刊登

接著我會繼續寫《聖經與版權法律簡介》的第三章


更新:
漢語聖經協會《新漢語譯本》團隊的訪問已經在這裡刊登

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

聖經與版權法律簡介:第二章

聖經與版權法律簡介》的第二章〈版權的法律淵源和背景〉終於完工了,要讓大家久候,真抱歉!請指教:

第二章〈版權的法律淵源和背景〉

還有第三至第八章,我會努力趕快寫。不過,我打算下星期先開始寫漢語聖經協會的《新漢語譯本》的訪問稿,才繼續寫《聖經與版權法律簡介》,否則再拖下去,人家《新漢語譯本》的舊約完稿後,我短短幾頁的訪問還未完工,便真的無地自容了……


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

上星期的研經會……

上星期團契的組長研經會上,我們十多位組長如常把幾個常用的中英文聖經譯本拼排在桌上,準備開始研經。

不料團契的導師忽然問我:「並排在桌上的幾個常用的中文譯本,你認為各自有何特色?」

我沒想過導師有此一問,心想如何撮要本網誌的資料,在幾分鐘內解釋清楚呢?而且各位組長已經對各譯本有一定認識,大家不想再聽到任何網上隨手可得的簡介;於是,我只好想到甚麼,便說甚麼,事後我覺得自己說得毫無條理。

律師每天的工作,不正是把複雜的案情撮要,條理分明地在法庭陳述嗎?

這事給我兩大教訓:

第一,平日我在法院陳詞,事前的準備工夫漸變例行公事,沒察覺充足的準備原來如此重要。若事前毫無預備,即使對自己很熟悉的題目 (例如聖經翻譯),也不可能揮灑自如。

第二,要傳揚聖經翻譯如何重要,機會不是經常有,即使在教會內,也不是人人有興趣聽。若要把握每個機會,自己必須隨時好好準備。因此,我寫了《常用中文譯本簡介》,以後但凡有人問我這個問題,便可即時回答。

各位親愛的讀者,大家都是聖經翻譯的同好,您準備好您自己的答案嗎?

常用中文譯本簡介

近年香港平信徒在研經時常用的中文聖經,主要包括《新標點和合本》《和合本修訂版》《現代中文譯本》《聖經新譯本》《呂振中譯本》《聖經思高譯本》《新普及譯本》;而《新漢語譯本》的舊約和《環球新譯本》則尚未完工,暫未可用。我嘗試以最簡單的說話,按出版次序,說說我對上述譯本的印象。以下的意見很主觀,絕非「中立」,若需客觀資料,請按以下的 [詳情] 鍵。
國語和合本聖經,1960年香港聖經公會出版。(維基共享資源)

  • 《和合本》:1919年出版,由外籍宣教士翻譯,原稱《官話和合譯本》,是1890年在華傳教士大會中決議出版的三個譯本之一 (其餘兩個是《深文理》和《淺文理》和合譯本);該大會並同時決議,翻譯用的原文底本是英國出版的 Revised Version [註一] 所用的原文底本 (見 Chinese Recorder, 1890, p.368,原文全文按此下載)。此譯本是一世紀前的作品,所用的中文詞語和語法跟現代用法相去甚遠,也當然未能吸納近幾十年釋經學和原文研究的成果,但正如莊柔玉說,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,《和合本》都佔有「權威」地位 (莊柔玉,2000)。  [詳情]

  • 《聖經思高譯本》:1968年出版,是現今天主教普遍使用的中文譯本,譯文嚴謹,對新教信徒也很有參考價值。  [詳情]

  • 《呂振中譯本》:1970年在香港出版,由呂牧師以盡量直譯原文為原則翻譯而成,舊約原文主要參考《馬索拉抄本》(Masoretic Text)等,新約修訂版的原文用 D. Eberhard Nestle (1941, 17th ed.)。由於採用不同的翻譯原則,此譯本的譯文比《和合本》更能準確地保持原文語法的結構,不過此原則難免令部份詞句冗長,或出現非中國式的語法。  [詳情]

  • 《現代中文譯本》:聯合聖經公會罕有地主動提出的翻譯計劃,以 Today’s English Version 為藍本,由原文翻譯,初版在1979年出版,修訂版在1995年完成。此譯本採用美國聖經公會的 Eugene Nida 在1960年代提出的「效果對等」(dynamic equivalence) 為原則,保持現代中文語法,比《呂振中譯本》更通順,也比《和合本》更易懂,因為後者用的是一百年前白話文運動初期的白話。不過,《現代中文譯本》推出至今,普及程度仍遠遜於《和合本》。  [詳情]

  • 《新標點和合本》:1989年出版,是聯合聖經公會改動《和合本》的第一步,但改動的地方極少,例如改用現代通用的標點,修改部份人物和地方譯名,按性別和物件區別使用「他」、「她」和「它」,及修訂少數冷僻字等。  [詳情]

  • 《聖經新譯本》:除聯合聖經公會外,這是首次由華人組織發起,從原文重新翻譯的譯經計劃。新約於1976年出版,舊約於1992年出版。其翻譯目標是儘量依原文詞序翻譯,但又要盡量符合中文的表達方式和語用習慣。對此譯本,在華人教會圈子中,可分別找到不少讚賞或批評的文章,據尤思德博士稱,原因可能是譯者曾寫過許多《聖經新譯本》與《和合本》逐字逐句比較的文章,也許因此觸動了《和合本》的擁護者 (尤思德,2002,第344頁)。無論如何,我主觀認為,在研經時若要找三、四個中文譯本同時參考,在《環球新譯本》尚未出版前,此譯本應屬考慮之列。  [詳情]

  • 《和合本修訂版》:2010年出版,是聯合聖經公會改動《和合本》的第二步,雖然該會說「盡量以少修為原則」,但其實改動頗大,因為已改用最新版的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為底本 [註二],與一世紀前《和合本》的翻譯基礎不同,而且也改用了現代中文語法和詞語。我覺得,對照《和合本修訂版》和《和合本》的譯文,想一想譯者為甚麼要這樣改,實屬美事;但在一般讀經時,應可用前者取代後者。 [詳情]

  • 《新普及譯本》:2012年出版,由漢語聖經協會根據 New Living Translation 為藍本翻譯的新中文譯本,由英文翻譯成中文,但翻譯時也有參考原文;不過由於譯文刻意以初中生程度為限,所以較少成人在研經時採用,但其實很適合中文程度一般的人 (例如我自己,當年高中沒有中文科,現在日常工作只用英文,平日疏於練習中文,退步難免) 。此譯本可算是同一出版社的《當代聖經》的後繼本。  [詳情]

  • 《新漢語譯本》:漢語聖經協會的譯經計劃,直接由原文翻譯,尚未完工,翻譯目標是盡可能直譯,但同時注重語文通順流暢,也希望內容清楚明白。此譯本與《環球新譯本》有一相似特色,是加入許多註腳輔助,讓讀者更了解原文的意思。結果如何,還有待新舊約全書完成後再談。  [詳情]

  • 《環球新譯本》:是《聖經新譯本》的更新版,環球聖經公會出版,直接由原文翻譯,尚未完工,翻譯目標是同時注重貼近原文和通順流暢。此譯本與《新漢語譯本》有一相似特色,是加入許多註腳輔助,讓讀者更了解原文的意思。由於尚未出版,所以未能深入討論。  [詳情]
*   *   *

註一Revised Version (1885)又稱 English Revised Version,其新約希臘文底本,是當時最新的 Westcott and Hort (1881)。不過,據尤思德博士的研究,《和合本》的譯者在參考Westcott and Hort (1881)之餘,有時卻用回古老的 Textus Receptus (《公認經文》),即1611年出版的 King James Version (《英王詹姆斯譯本》)的底本。(尤思德,2002,第277-279頁)

註二《和合本修訂版》《現代中文譯本》《聖經新譯本》《新普及譯本》《新漢語譯本》《環球新譯本》的原文底本都是近代出品,例如《和合本修訂版》舊約的原文底本主要是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(BHS 1997), Stuttgart: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(1997) [ISBN: 3438052199];新約的原文底本是 The Greek New Testament, 4th revised edition (UBS4), United Bible Societies (1993) [ISBN: 3438051109] 及 Nestle-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, 27th edition (NA27) Stuttgart: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[ISBN: 3438051001]。其餘各譯本的原文底本,請按以上各 [詳情] 鍵。


註:本網誌引用資料原則

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

「信望愛」抑或「信冀愛」?

很久沒有寫網誌了!很抱歉,在聖誕和新年假期,我一家大小一起到美國旅行,剛剛返回香港不久,現在還在整理旅行照片,忽略了這個網誌,請見諒!

為免大家久候,先和大家分享我在美國的一點「見聞」——我在 Hobby Lobby 找到這個木製的印章。這是一家售賣美術勞作用品的連鎖商店;商店的特色,是開宗明義要「榮耀神」,店內經常播放基督教詩歌作背景音樂,也可找到不少福音商品,就像這個印章。

本網誌的讀者,看見這個印章,相信第一個反應跟我一樣:「信望愛」抑或「信冀愛」才是個更好的翻譯?是「冀」字還是「望」字更能表達〈哥林多前書〉第13章中 “hope” 的意思?為甚麼這個印章的設計師選擇了「信冀愛」呢?有哪一個聖經譯本譯作「信冀愛」呢?

以上一連串的問題,暫時先留給大家發表意見。各位好友,歡迎您在下面的留言格留言,或可以電郵給我!

農曆新年後,我會繼續努力寫這個網誌,包括去年寫了一半、尚未完工的「新漢語譯本」團隊訪問稿和其他幾個譯本的新資訊。

謹此祝大家身體健康!新年快樂!主恩常在!農曆新年後再談。